来源: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点击:78次
痛风在我国还是极其罕见的疾病。痛风在西方是常见病,在中国是罕见病。可是今日的中国,痛风的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这都是为什么呢?请看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的介绍。
成都治疗痛风好的医院:痛风病因都是哪些?
1、痛风与肉类食物有关
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析出尿酸盐结晶,这是导致痛风的罪魁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则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如果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则导致痛风性肾病或尿酸性肾结石。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经肾脏排泄。如果食物中嘌呤的含量较高,进入体内产生的尿酸就会增多,超出了生理排泄的能力。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医学上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总体来说,肉类食物含有高嘌呤,谷类食物为低嘌呤;动物蛋白中多含有高嘌呤,植物蛋白中多含低嘌呤。所以,一些由于宗教等原因长期素食的人群中,几乎都不患痛风。在过去以谷类食物为主的中国人,也很少出现痛风。
2、饮食结构突变是祸
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是使东方民族的痛风由“罕见病”变成了“常见病”的祸,也是当今东方民族痛风的发病率高于西方民族的主要原因。
祖祖辈辈的中国人,都是以谷类食物为主;而西方人的传统是以肉食为主。从生理进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生理代谢适应的是低嘌呤食物结构。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人的食物结构突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二十几年前,城市居民们还在抱怨每月二十七斤大米不够吃,而今有不少人每月吃不了五斤大米。
食物结构的改变,使谷类食物正在被肉类食物所取代。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代替了传统的低嘌呤食物,超过了我们的生理代谢能力。所以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十几年间由“罕见病”变成了“常见病”。
温馨提示: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对痛风的影响,早是由美国医生发现。居住在美国的菲律宾人,其痛风发病率不但高于菲律宾本土人,还高于美国人。接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时期,日本的痛风发病率几乎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迅猛地增多,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痛风的发病率已经高于美国。我国的台湾和大陆,也先后经历了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痛风发病率迅速增高的过程。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以全面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风湿免疫专业医院为目标,医院地处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综合医院。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会诊系统诊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较大程度满足社会各群体的医疗需求,提供一流的人性化服务。康复热线:028-62053533
刘良运主任,现任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痛风科主治医师、痛风MDT中心主任,从事本专业的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痛风石消融术、针刀镜、软骨PRP结合中西药物治疗急性痛风、痛风结节(痛风石)、痛风肾等......(详细)
临床擅长:
擅长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关节炎、急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肾等分期诊治与抗减少发作治疗。针对早期、中期、晚期不同发病阶段的痛风关节炎进行准确分类分型诊断及系统化综合治疗;在痛风临床诊治上强调针对患者个体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组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突出。